当前位置: 首页- 检察要闻

【淄淄不倦】市检察院 | 聚焦理论成果和履职能力 让检校合作深入下去

发布时间:2024-10-10 | 浏览次数:

9月26日,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段君尚经周村区人大常委会任命,挂职周村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这是自2023年以来,山东大学第2位到淄博市基层检察院挂职的法学专家。

 

近年来,市检察院持续深耕检校合作领域,与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不断创新检校合作理念、模式、方法和路径,逐渐构建起集协同共育人才、联合理论攻关、推进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检校合作体系。

 

聚焦前瞻性问题

从理论研究中探索方向


围绕检察核心职能,着眼于检察工作基础性理论和实践难题,在案例研究、理论课题攻关、团队建设等方面与高校深化合作。去年以来,联合山东大学法学院在张店区检察院成立“何晓斌工作室”,建立常态化检校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机制,以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海量案件为研究基础,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撰写理论研究文章,被法学知名期刊予以刊发,为打造典型案例和精品案件提供详实理论指导。联合攻关理论研究项目,与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法学院老师合作出版法学专著5部;召开以“法律监督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届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研学成果点评会,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多位专家对周村区检察院干警撰写的11篇论文进行面对面点评指导。举办“检校司法实务论坛——公益诉讼专题”论坛会,围绕15起案件及其背后的司法政策、职能运行、办案理念以及证据、实体和程序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讨论,为类案办理启发思路。

 

聚焦提升履职能力

从实务合作中寻找答案


以提升履职能力为关键,创新检察实务合作路径载体,推动检校合作的触角与具体案件融合。2024年8月,山东大学法学院与沂源县检察院共同成立淄博市首家关于办理轻罪案件的联合工作室,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探讨轻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广泛邀请法学专家参加检察机关公开听证、罪量要素讨论等环节,先后召开服刑人员立功假释监督案件听证会、针对破坏监管秩序罪罪量要素开展理论研讨会等8次,依法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适用,真正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由全省检察业务专家牵头,与业务骨干、高校法学专家联合成立3个攻关团队,集中力量申报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进行课程开发。

 

聚焦人才交流培养

从双向对话中描绘路径


主动创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检察实践课堂的共建共享,探索完善人才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2023年以来,连续邀请山东大学2位青年法学专家到基层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综合参与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育等,牵头开发的业务课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点单送教”课程目录。加强人员双向交流,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在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等领域的专家开展座谈交流和专题授课7次,参与干警400余人次;健全法学理论导师和法学实务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度,首批共25人举行拜师仪式,实现定向精准教学。举办第一届“青青沂禾杯”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常态化开展高校法学生实习实训工作,6批次共42名学子走进检察机关,深度参与信访接待、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工作,将检察工作生动实践引入人才培养的前端。

 


 

淄博市检察院 版权所有:淄博市检察院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 浏览本站

鲁ICP备07002753号